11月7日特斯拉股东大会临近,市场开始聚焦0ptimus机器人最新进展。根据供应链信息,特斯拉GEN3版本技术方案已进入定型阶段,国产供应商在核心部件环节取得突破,审厂与订单落地节奏加快。
其实审厂之前,更提振人心的消息是在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ICCV上,特斯拉展示了一项名为“世界模拟器”的技术,这个的神经网络系统,旨在为其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项目打造一个无限逼真的虚拟训练场,其展示的功能特性让全网技术专家都大呼震撼。

根据特斯拉AI负责人Ashok Elluswamy的介绍和官方发布的演示,该模拟器是一个完全由神经网络构成的“孪生世界”。它能够基于真实世界的海量数据,以极高的保真度生成连续、多视角的虚拟驾驶场景。特斯拉称,通过这种方式,其AI系统能在一天之内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时长的经验,也可以快速落地各类场景。
“世界模拟器”的实现,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选择的“端到端”(End-to-End)技术路线密不可分。目前行业主流方案是“感知、预测、规划”三件套,各模块独立工作再拼起来,特斯拉认为斯拉认为这种方式接口复杂、难以优化。而“端到端”AI模型直接“看”到像素,“吐出”驾驶指令,一步到位,整个系统可以被整体优化。这不仅是为了解决驾驶问题,更是为了在AI的“苦涩教训”面前,站在可规模化扩展的正确一侧。通过在这种高强度的虚拟训练中不断试错和学习,AI的能力就能以极快的速度提升。

因为这套底层AI引擎和模拟平台具备通用性,特斯拉也表示,用于训练汽车的“世界模拟器”同样被用于训练其“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印证了马斯克的终极设想:打造一个能够理解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通用AI,而汽车和机器人只是其不同的“身体”。
据悉,这套为FSD打造的AI系统和“世界模拟器目前已经可以”被无缝迁移至擎天柱机器人项目,用于训练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的导航与交互。或者说机器人在进入真实家庭服务之前,仅需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学会如何与环境互动,就能掌握大部分技能,而且新的FSD模型可以被直接放入这个虚拟世界中进行长期运行,以评估其综合表现,无需承担真实测试的风险和成本。
这表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正在打造的依然是一套解决通用物理世界交互问题的底层AI引擎,基于汽车这个大规模应用载体,特斯拉的端到端训练架构正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大脑能力,加速后续Optimus场景落地进程。同时,此次世界模型发布,有望在软件端大幅提升特斯拉机器人产品力,带来发布即爆款的现象级能力,后续一旦出现首个商业化订单落地,整个机器人需求量级和估值体系有望快速上修。

有消息认为,如果特斯拉将在2026Q1确定发布V3,那么意味着2025年底有望实现供应链定点框架合同落地,并在接下来的5年进入快速增长。
因为供应链此前已经收到指引,需要在2026H2准备周产1k产能,2027年有望达周产1w+,部分供应商据传海外建厂、产品迭代及量产推进从未停止。因此如果特斯拉确定量产,未来商业化需求订单将会很快落地,拉动多个供应商实现确定性收入。
本文盘点了几家市场上消息面最为确定、建厂进度符合,且业绩增长超出预期企业的情况。
▍震裕科技
宁波震裕科技是专注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及下游精密结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利用自身在超精密制造体系、加工工艺、材料热处理、加工设备研发等方面的优势,独立研发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所需行星滚柱丝杆及其他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精密加工零件、电机组件等。公司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上2024年已具备设计、生产及检测的全套成熟工艺,已建立峰值推力覆盖100N到12000N范围、导程精度覆盖C3/C5的标品库,完成量产SOP验证。组件产品产业化基础上不断迭代系统集成,已至第三代产品,减重、降温、缩小体积效果显著,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下一代高度集成化模组预计下半年推出。同时震裕科技还为下游客户灵巧手硬件提供定制化集成方案,其线性执行器模组及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对接海外大客户,国内相关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实现批量供货、送样等全覆盖,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
震裕科技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65.93亿元,同比增长31.47%;归母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138.93%;其称未来3—5年,旗下的子公司马丁具身将以核心零部件起步,向核心模组平台延伸,力争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中坚力量,10月27日,公司还公告拟和宁海县投资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于2025年—2030年期间在宁海县投资建设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和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投资总额为21.1亿元。一期投资协议计划于近期和《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本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机器人领域产能的投资。
▍三花智控
坊间近期传闻,特斯拉将与三花智控在墨西哥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执行器总成研发与生产;该传闻特别强调,合资公司将直接对接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Optimus量产需求。三花智控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热管理赛道,布局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实现阀件、核心组件等多个核心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诸多产品全球市占率超过50%。此前三花与特斯拉汽车就采用“美国研发-墨西哥量产”双核模式,其热管理阀类产品与特斯拉MEB平台同步开发,墨西哥子公司2023年两次增资扩产,产能覆盖北美70%以上的电动车需求,消息认为此举有望提升三花在特斯拉供应链的确定性。
三花智控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40.3亿元,同比上升16.9%;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同比上升40.9%,依托电机制造经验和规模优势,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公司聚焦仿生机器人和储能业务,已经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开展技术改进,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送样,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并取得了一系列围绕现有产品的创新成果。有机构研报认为,三花智控前瞻布局机器人关节总成业务,并配套核心客户储备产能,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轻量化与高精度性能,仿生机器人有望成为公司第三大核心增长极。截至2024年底,公司机器人研发团队已超过180人,位于行业领先地位。在产能上,根据公司2024年1月4日公告,其与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三花智控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明确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3月28日已经正式开工。

▍拓普集团
自2022年紧随特斯拉Optimus正式切入机器人赛道,并于2023年通过设立独立事业部、产品多次送样等动作为规模化量产做准备。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将热管理技术及产品,应用于液冷服务器、储能、机器人等行业,并取得首批订单15亿元。公司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的核心优势主要是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自研能力,其次具备整合电机、减速机构、控制器的经验等。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电驱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项目进展迅速。
拓普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09.28亿元,同比增8.14%,归母净利润19.67亿元。有消息认为,拓普集团已经确定是“T链”核心供应商,主要供应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在产能方面,2025年1月拓普集团已经实现2条电驱系统生产线投产,年产能为30万套电驱执行器,新增产能已启动规划设计,其泰国工厂10月已经形成批量生产产能,机器人厂房15万平方,满产产值有望达100亿人民币。
▍浙江荣泰
浙江荣泰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小家电阻燃绝缘件和电缆阻燃绝缘带等,在技术研发、客户资源、精益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公司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积极配合客户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海内外主要客户对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的需求。2025年4月,浙江荣泰收购了上海狄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1%的股权;2025年7月,公司收购了广州金力智能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权,有助于其快速进入精密传动、智能装备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2025年5月,浙江荣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为公司业务发展拓展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快推进机器人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
浙江荣泰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8.65%;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2.04%,在产能上其泰国子公司的厂房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建设中,该公司主要规划布局机器人新材料结构件和丝杠产品等相关业务。目前根据主要客户的需求指引,公司正在加快自有厂房建设和项目投入,在泰国当地加快机器人相关产品的产能布局,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目前主要客户对机器人相关产品的需求。公司计划在明年第一、第二季度实现在泰国生产基地对机器人相关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货能力,预计从搭建到投产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项目总投资3个亿,包括募集资金2.5亿和自有资金0.5亿。

▍北特科技
北特科技在精密车加工、磨加工、原材料调质、表面热处理、探伤、校直等环节,形成了一套专业性高、体系性强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案,凭借20余年在金属精加工领域的技术积累,持续与客户合作开发多种丝杠产品如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梯形丝杠以及微型丝杠,涵盖螺母、行星滚柱、丝杆、齿圈等关键零部件。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后轮转向、智能刹车系统及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领域。2025年前三季度,北特科技营业收入为17.1亿元,同比上升17.5%;归母净利润为9267万元,同比上升52.4%。
北特科技目前在上海嘉定工厂投资建设了丝杠相应产线,其设备齐全,包括粗车设备、热处理淬火机、外圆磨磨床、螺纹加工车床与磨床检测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能实现全工序均由公司独立完成生产,且能实现相应单工序的自动化方案。另外,北特科技于2024年10与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2025年3月2日,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奠基。2025年3月29日,公司还再次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境外子公司及孙公司并建设泰国生产基地的公告。

▍新泉股份
新泉股份是第一梯队汽车饰件供应商,成立之初是以仪表板总成为核心产品,逐渐丰富了产品品类,实现产品在商用车及乘用车应用领域的全覆盖。2022年起,特斯拉便是第二大供应商,最近三年,也一直是公司前三的核心客户,收入贡献在2成左右,公司产品配套覆盖Model3、Model Y等车型。中金机械团队认为,公司凭借与特斯拉的紧密商务关系,可能切入高价值环节,公司现有能力覆盖塑料件、轻量化材料加工,可能将汽车内饰的垂直整合能力延伸至机器人关节模组或外壳件。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413,334,098.74元,同比增加18.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599,851.13元,同比减少9.19%。有市场传闻称新泉股份是特斯拉链最具确定性和赔率标的,其在特斯拉链的核心程度、成为第三家tier 1的确定性即将远超所有人认知。同时其近期已经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1亿元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这一战略举措被视为拓展新增长点的信号,此外,新泉股份在马来西亚、墨西哥、斯洛伐克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培育东南亚、北美和欧洲市场。
▍斯菱股份
公司于2024年正式成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机器人零部件产品。目前公司主要聚焦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和量产,该产品适用于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其打造了适合斯菱商业模式的供应链和供应商体系,以及“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响应”的柔性生产线,可以在满足产品品质的同时,根据产品订单总量和批量的变化及时匹配生产能力。其谐波减速器的核心设备已于2024年底陆续到位,目前已经达到可以小批量生产的阶段。同时,公司计划于今年投资第二条产线,预计年底达产,该投资旨在储备更多产能,以应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81亿元,同比上升4.4%;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上升2.2%。目前斯菱泰国工厂已成功取得美国海关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函(E-Ruling),能够满足北美市场大部分订单需求。在业务模式方面,公司北美业务主要采用FOB模式,相关关税由客户承担。2024年,斯菱泰国工厂还已获得IATF16949体系证书和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E-Ruling认证函),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期投资,购置土地和厂房,后期计划增加设备并扩大产能,为未来新增市场的需求做准备。

▍福赛科技
福赛科技专注于汽车内饰件的研发与生产,产品从功能件逐步拓展到装饰件及新能源三电嵌件,应用于多款主流品牌车型,与全球主流整车厂及行业头部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福赛科技密切关注机器人产业,自身在精密模具制造等方面有深厚积累,具备同步设计开发等能力,有消息认为,因为公司在精密模具制造、特种材料工艺、客户资源、全球化产能布局等多个维度均具备竞争优势,未来福赛科技在机器人躯干框架等部件中应用前景广阔。
福赛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2.68亿元,同比增长34.81%;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04.98%。而且作为特斯拉供应商,福赛全球化布局前瞻,其于2017年出海筹建墨西哥一工厂,初始厂房面积4000平方米;2021年建设第二工厂,面积扩至1万平方米;2024年购地建设第三工厂,建成后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2024年海外收入3.1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2.42亿元,毛利率持续提升并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复制国内智能制造能力至墨西哥,强化本地化运营,已获多家主机厂新订单。
▍科达利
科达利系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去年6月,科达利参与投资设立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战略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新增多类产品,全力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公司参股公司科盟创新布局三大类产品,谐波减速器、摆线减速器、旋转关节总成,其中谐波减速器主推钢铝复合谐波;在摆线减速器方面,公司已具备样品,下半年将开始送样客户,应用于人形下肢和髋关节;执行器方面,公司推出轴向磁通电机旋转关节,下半年送样客户。目前,公司称与多家国内外优质客户保持紧密的对接和沟通,正加速推进机器人业务落地进程,致力于为机器人领域的客户提供与电池结构件业务同等水准的产品与服务,成为该领域重要的核心供应商。
科达利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06.03亿元,同比增长23.41%;归母净利润11.85亿元,同比增长16.55%。科达利的海外项目正按既定节奏稳步进行,未来有望实现营收增长。其以墨西哥工厂为支点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最新项目进展来看,公司匈牙利三期项目设备正在发运安装阶段,美国和泰国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进一步释放产能,满足客户本土化需求。
(更多人形机器人赛道深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形机器人发布”)